「海安街道美術館」正式開幕

記者-吳建坤2005/7/15】海安路的「藝術」活動成為召喚民眾關心公共事務的媒介,凝聚海安社區成為共同體,同時顯現了公民美學運動的具體成效。文建會與台南市政府攜手合作下,台灣第一座的「街道美術館」在海安路誕生,昨(15)日舉行開幕典禮,第三階段的「藝術造街」計畫也順利開展,包括推出首期展覽「2005繁殖計劃B:非間帶——開放實境」、以及兩場以海安街道美術館為主題的國際與國內研討會。文建會主秘林正儀、台南市長許添財等貴賓一同主持啟動儀式,慶賀海安街的重生與嶄新風貌。 海安路邁入第三期的藝術造街運動,以打造「街道美術館」為訴求,落實文建會所推行的「公民美學運動」。在文建會的補助和指導下,「台南市廿一世紀都市發展協會」所執行的計畫,期望打破傳統美術館的概念,將海安路上「現成」的藝術作品作為凝聚社區共同體的媒介,建構台灣第一座虛擬的街道美術館及民眾的生活美術館。 昨(15)日海安街道美術館正式開幕,由文建會主秘林正儀、台南市長許添財共同主持啟動儀式。林正儀致詞表示,近年來由於「公共藝術」、「藝術造街」的概念擴及各縣市,街道的藝術景觀也就跟隨著在各地方蓬勃發展起來,目前最顯著、最成功的案例就是「海安街道美術館」一系列藝術設施與活動的啟動,使得台南古都不再只是古蹟多,又增加一項領先全台灣,足以傲人的好地方。 文建會主委陳其南日前指出,在台南市政府和文建會等機關各方面的鼎力協助與推動下,有效結合了藝術與社區,營造出當今與眾不同的「海安街道美術館」榮景,呈現出多姿多采的「市影(SEE-IN)」風貌。這種以「現成物(ready-made)」概念來刺激民眾觀賞藝術的形式,挑戰傳統美術館殿堂的「高貴」藝術,以全國首創的「另類美術館」模式呈現,說是撿來的美術館、創造出來的街道景觀也不為過。 他強調,「海安街道美術館」這種以街道場域作為美術館的展覽空間,建構公民美學的生活環境,將各式各樣的藝術型態在街道的兩旁一一展露,並冀圖將這種特色行銷於國內、外的作法,可說是一種創舉,將來也可作為其他縣市或地區,甚至於國際上的良好示範。 2004年初始的「美麗新世界——海安路藝術介入」與後續的「啟動公民美學——海安路藝術造街」計畫,直至由文建會、台南市政府共同主辦的「台南市廿一世紀都市發展協會」策辦的「海安街道美術館」計畫,歷經三階段的「藝術造街」,海安街成功塑造為「街道美術館」。 文建會表示,經過清理、美化環境,植入裝置藝術、街道壁畫等整建重塑後,讓地下街工程延宕導致停擺十餘年的海安路重現生機,同時在藝術家團隊進駐並裝置公共藝術創作之後,老街牆與前衛藝術共存於街道兩側,讓海安路地下街區段變身為一處如同社區公園般的生活美學空間,並藉藝術能量重新注入商機、帶來觀光人潮,市民藝術大街的景象已然確立。藝術造街計畫著實提供了海安路的另類再生契機與轉機,而未來海安路上、下街區發展,公共藝術將是重要驅力。 執行單位台南市廿一世紀都市發展協會表示,本計畫將在預定街區規劃出街道美術館出入口動線意象、服務台、志工室、藝術圖書室、公共電腦、電話等,並邀請期間陸續與民眾互動的藝術活動(如藝術角落、家有寶貝、生活美學DIY等)與藝術巡守隊(志工培訓、美術館導覽等),持續在街坊推動藝術雕塑社區的實踐力量。 同樣在文建會支持下,委由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呂理煌教授帶領建築繁殖場團隊以「2005繁殖計劃B:非間帶——開放實境」為題進行街道美術館成立的首檔展覽,歡迎民眾前來漫步於宛如美術館的大廳,累積起屬於自己與海安路的事件歷史。 配合開幕,同時探討海安街道美術館的存在價值、新的展出模式及民眾觀看經驗,主辦單位於16日舉辦國內、國際各一場研討會。其中「市影:海安街道美術館國際研討會」邀請到國內外策展人、藝術家及藝評人,共同討論包括「探討另類美術館的可能」和「公共藝術與社群的關係」等議題。國內研討會部分,則邀請來自北、中、南的美術館館長、策展人、藝評家及都市發展專家學者等,以不同領域的角度來探討另類街道美術館的可能發展並提出建言。